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Index,简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月度综合性指数,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之一。由于采购经理调查简单易行,科学合理,目前国际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并发布PMI指数。
(一)PMI的内涵
PMI是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作用。PMI指标体系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分别反映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变化趋势,及企业经营活动多个侧面的运行情况。PMI具有先行指数的特性,可以方便、及时地显示经济变化的趋势和范围,预测经济拐点。PMI取值范围在0至100%之间,50%为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高于50%,表示经济活动比上月有所扩张;低于50%,表示经济活动比上月有所收缩。PMI与临界点的距离,表示扩张和收缩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PMI的运行走势监测宏观经济变化情况:
1.扩张加速
PMI从50%上升到100%,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扩张成分多于收缩成分,扩张成分在增加,收缩成分在减少,经济处于扩张区间。
2.扩张减速
PMI从100%下降到50%,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扩张成分多于收缩成分,但扩张成分在减少,收缩成分在增加,经济仍处于扩张区间。
3.收缩加速
PMI从50%下降到0,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收缩成分多于扩张成分,扩张成分在减少,收缩成分在增加,经济处于收缩区间。
4.收缩减速
PMI从0上升到50%,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收缩成分多于扩张成分,但扩张成分在增加,收缩成分在减少,经济仍处于收缩区间。
(二)PMI的编制方法
采购经理指数在编制方法上,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即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综合指数采用加权合成指数法。PMI编制大致分为三个流程:计算分类指数、合成PMI综合指数、季节调整。
1.分类指数计算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的各分类指数均采用扩散指数方法计算,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计算公式如下:
DI=指“增加”选项的百分比×1+“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
2.综合指数计算
(1)制造业PMI计算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原材料库存5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综合指数时进行逆向运算。计算公式如下:
PMI=新订单×30% + 生产×25% + 从业人员×20%
+(100-供应商配送时间)×15% +原材料库存×10%
(2)综合PMI产出指数计算
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两者增加值之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PMI产出指数=制造业生产指数×制造业权重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非制造业权重
由于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开展时间较短,目前尚没有国际通行的非制造业PMI综合指数编制方法,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使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3.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为了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保证月度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国家统计局按照国际通行方法对所有指数进行了季节调整。
(三)PMI的应用
PMI用于监测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预测未来经济走势,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以及金融投资活动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判断经济拐点。PMI是一个先行指数,通过对当前和历史数据的比较,为研判宏观经济运行的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二是监测经济内部结构变化。PMI的细分指标可以从行业、规模和生产经营环节等不同侧面反映经济变化情况。三是辅助企业经营决策。企业可以通过PMI了解整体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运行态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制定符合企业长期发展要求的战略。
(四)PMI的解读
2019年,制造业PMI年均值为49.7%,低于2018年1.2个百分点。四个季度的均值分别为49.7%、49.6%、49.7%和49.9%,均位于临界点之下。受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发力等因素影响,第四季度景气度好于前三个季度,11-12月指数重返荣枯线以上,连续两个月均为50.2%,且分别高于2018年同期0.2和0.8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年末稳中有升。
2019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年均值为54.0%,虽低于2018年0.4个百分点,但已连续三年保持在54.0%及以上的扩张区间。四个季度的均值分别为54.6%、54.3%、53.7%和53.6%,虽然走势有所放缓,但1-12月持续位于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9年,综合PMI产出指数年均值为53.1%,虽低于2018年0.6个百分点,但指数波幅较小。四个季度的均值分别为53.2%、53.2%、53.1%和53.0%,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