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两季双增长,粮食安全有保障
——2020年陕西粮食生产分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之年。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具有特殊的意义。陕西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反馈,2020年陕西粮食播种面积4501.57万亩,较上年增加3.19万亩,增长0.07%(全国增长0.60%)。粮食产量1274.83万吨(薯类按5:1折粮,下同),较上年增加43.70万吨,增长3.55%(全国增长0.90%)。粮食单产283.20公斤/亩,较上年增加9.52公斤/亩,增长3.48%(全国增长0.20%)。详情见表1。
表1 2020年陕西粮食生产情况
全年 |
面积(万亩) |
产量(万吨) |
单产(公斤/亩) |
||||||
2019年 |
2020年 |
增幅 |
2019年 |
2020年 |
增幅 |
2019年 |
2020年 |
增幅 |
|
合计 |
4498.38 |
4501.57 |
0.07% |
1231.13 |
1274.83 |
3.55% |
273.68 |
283.20 |
3.48% |
夏粮 |
1656.52 |
1655.48 |
-0.06% |
420.31 |
453.49 |
7.89% |
253.73 |
273.93 |
7.96% |
秋粮 |
2841.86 |
2846.09 |
0.15% |
810.82 |
821.34 |
1.30% |
285.31 |
288.58 |
1.15% |
一、谷物 |
3701.66 |
3702.40 |
0.02% |
1108.10 |
1150.04 |
3.78% |
299.35 |
310.62 |
3.76% |
(一)稻谷 |
157.98 |
157.63 |
-0.22% |
80.37 |
80.52 |
0.18% |
508.75 |
510.82 |
0.41% |
(二)小麦 |
1448.89 |
1446.29 |
-0.18% |
382.04 |
413.25 |
8.17% |
263.68 |
285.73 |
8.36% |
(三)玉米 |
1765.58 |
1769.16 |
0.20% |
609.58 |
620.16 |
1.74% |
345.26 |
350.54 |
1.53% |
(四)其他谷物 |
329.21 |
329.32 |
0.03% |
36.10 |
36.11 |
0.03% |
109.67 |
109.66 |
-0.01% |
二、豆类 |
282.06 |
282.40 |
0.12% |
28.05 |
28.28 |
0.80% |
99.46 |
100.14 |
0.68% |
三、薯类 |
514.66 |
516.77 |
0.41% |
94.97 |
96.51 |
1.62% |
184.53 |
186.75 |
1.20% |
一、2020年陕西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一)粮食播种面积持平略增
2020年,陕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实施“两藏”战略,强化粮食安全考核,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较上年增长0.07%。
夏减秋增。2020年陕西夏粮播种面积1655.48万亩,较上年减少1.04万亩,下降0.06%。秋粮播种面积2846.09万亩,较上年增加4.23万亩,增长0.15%。
谷物、豆类、薯类稳中略增。2020年陕西谷物播种面积3702.40万亩,较上年增加0.74万亩,增长0.02%,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豆类播种面积282.40万亩,较上年增加0.34万亩,增长0.12%,薯类播种面积516.77万亩,较上年增加2.11万亩,增长0.41%。
(二)粮食单产水平提高
夏粮恢复性增长,秋粮延续增长势头。2020年陕西夏粮单产273.93公斤/亩,较上年增加20.20公斤/亩,增长7.96%。秋粮单产288.58公斤,较上年增加3.27公斤,增长1.15%。
主要粮食品种单产不同程度提高。2020年陕西谷物单产310.32公斤,较上年增加11.27公斤,增长3.76%;豆类单产100.14公斤,较上年增长0.68公斤,增长0.68%;薯类单产186.75公斤,较上年增长2.22公斤,增长1.20%。
(三)粮食总产延续增长势头
夏秋两季产量双增长。2020年陕西夏粮总产量453.49万吨,较上年增加33.18万吨,增长7.89%。秋粮总产量821.34万吨,较上年增加10.52万吨,增长1.30%
主要粮食品种产量稳中有增。2020年陕西谷物总产量1150.04万吨,较上年增加41.94万吨,增长3.78%。其中稻谷产量80.52万吨,较上年增加0.15万吨,增长0.18%;小麦产量413.25万吨,较上年增加31.21万吨,增长8.17%;玉米产量620.16万吨,较上年增加10.58万吨,增长1.74%。豆类总产量28.28万吨,较上年增加0.23万吨,增长0.80%,薯类总产量96.51万吨,较上年增加1.54万吨,增长1.62%。
二、2020年陕西粮食生产特点
(一)播种面积止跌回升
近年来,在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重大建设工程征用、经济作物的挤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陕西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直至2019年为近年来最低点4498.38万亩。2020年陕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01.57万亩,扭转连续3年下降局面,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夏粮播种期内主产区降水量大,墒情充足,生长期内农业气象条件整体有利,光、温、水等气候条件适宜,除条锈病外其他病虫害轻于上年和常年。小麦单产在连续两年下降之后,较上年恢复性增长8.36%,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秋粮播种期内,除陕北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区域土壤墒情明显好于上年。生长期内降雨量高于上年和常年,高温热害天数明显减少,几乎没有伏旱现象发生,气象灾害、病虫害整体偏轻发生。全年整体气象条件有利于粮食生产,为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农户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
受疫情影响,部分农民工外出打工时间延迟,劳动力相对充足,麦田除草、病虫害防治、追肥、清沟等田间管理情况好于往年,加上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带动农户种粮积极性。
(四)多方协同发力,共保粮食生产基本盘
2020年,受新冠疫情及贸易摩擦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凸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从政策、资金、技术、病虫害等多方面入手,对粮食生产给予扶持。夏粮生产期间,偏重发生的小麦条锈病经各地农业部门及农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未对夏粮造成大的危害;秋粮生产期间,陕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政府部门积极行动,免费发放种子,引导农户改种、补种晚熟品种,一定程度弥补了前期旱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全省上下多方协作,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小麦条锈病、榆林局地旱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2021年粮食生产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2020年陕西粮食生产成绩来之不易,确保粮食安全仍需多方不懈努力。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因此,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禁止粮食主产区优质耕地随意抛荒、撂荒,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严格进行用途管控,确保有限的耕地最大限度地投入粮食生产。
(二)进一步出台惠农政策,定向扶植农户种粮
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比较效益影响,种粮增收已经不是农户的首选途径,而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民生之本,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种粮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户真正增产更增收。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完善差别化的粮食生产补贴体系,加大对种植大户的种粮奖励力度,进而带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农业、粮食部门继续在种子、化肥、农技、农机、市场等方面定向加大服务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户种粮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农户种粮的后顾之忧。
(三)引导规范耕地流转,提升耕地流转水平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种粮的规模化效益日益凸显,进行耕地流转,实行集约化经营是未来粮食种植的趋势。,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基层干部思想,加强粮食生产组织管理与服务,促进耕地集中连片规模流转。建立健全各级流转服务站,加强对耕地流转管理和信息服务。相关部门可出台奖励措施鼓励有真才实干、愿意扎根农村的各类人才进行适度规模化粮食生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四)做优做强粮食产业,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乘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东风,加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培育一批产量高、品质优、价格好的优质粮食企业,努力打造更多的优质粮食品牌。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强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农户看到种粮增收的希望,切实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